粉体机械网 >> 水晶瓷片

剖析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与转型之路我的钢铁平垫圈

2022-07-26

剖析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与转型之路_我的钢铁

我国国民生产总值(GDP)已经连续两年保持10%以上的高位增长态势,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,2007年其增加值达到1.3万亿美元,占我国工业产值的78%,其从业人员占82%,占国民生产总值约40%、占财政收入的50%、占外贸出口的80%。制造业在中国的GDP增长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,制造业在经历了多年的摸索之后,正在向创新化、兼并化、集群化、信息化、质量化、服务化、品牌化的方向发展,未来一段时期必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
一、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

根据联合国统计司的统计,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第四位,近两年来有希望超过欧洲排名世界第三,制造业在中国的GDP增长当中起着主要的作用,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三个产业当中是最快的。在世界经济当中尽管第三产业在不断发展,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,制造业还是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部分,而且还发挥着主要的领跑作用。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认为,中国装备制造业前景仍然光明:一方面金融和经济危机伤害到欧美制造业,另一方面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断增长,加大加快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基础产业建设的投入,这使得全球装备业市场十分活跃。罗百辉指出,未来5年内中国装备制造业仍将获得长足的发展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中国国家利益为根本,以全球竞争为视角,通过自主创新、国际兼并、集群化、信息化、服务化、质量化、品牌化来充分发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活力、动力和核心竞争力,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跃进,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,应对竞争激烈、资源能源紧缺、成本增加、环保强化的挑战。在这些变化趋势中,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、信息化、服务化和品牌化最为突出。

1、集群化

制造企业为实现产业最有效分工、最短路径协作和最低成本,聚集在某个地区共同赢得地区竞争优势。集群化不仅细化和优化了产业链的分工,促进了产学研用政金等各方面的结合,充分发挥了龙头、中小企业的优势,又大大缩短了开发和制造的成本,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。

美国硅谷电子设备业群、明尼阿波利斯医学设备业群,德国的索林根的刀具业群、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等,都是世界上较为典型的产业集群。中国的产业集群已经在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山东、辽宁、陕西、四川等地区初具规模。

2、信息化

装备制造业正向全面信息化迈进,主要表现为制造的信息控制,来实现制造的高速、精密、智能、简便、效率提高、时间缩短、质量保证、成本降低、高附加值。其关键不仅在于芯片与软件的融合,更在于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。

信息化将制造业的设计、生产、物流、销售和服务一体化,信息化制造贯穿于从订单开始,产品的制造加工、运输、销售、售后服务等产品全寿命周期。

装备制造业将实现产业的信息化、软件化、高附加值化、网络化和电子商务化。柔性制造系统,柔性制造单元、数控系统的开发、推广和应用,并逐渐向制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。

3、服务化

服务化覆盖着产品的开发、生产、售后服务、报废和回收,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。服务不仅有利于保持品牌的特色,而且增强市场竞争能力,更重要的是保持客户,延长产业链,获取更多的产业利润的重要方式。

国外装备企业越来越依靠服务来扩大经营的增值空间,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,不仅为自己的用户,而且为竞争对手的用户提供服务。其服务作为该公司的独立领域,所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其海外工程承包总额的70%。

4、品牌化

品牌化是强化市场竞争能力、产业升级的关键。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高度象征,创新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。

品牌是企业一种无形资产,它反映产品的品质,同时也代表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。现代的市场竞争已不单纯是过去的产品价格和质量的竞争,更重要的是企业形象的竞争。品牌是企业形象、文化的集中体现,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、技术、创新、市场占有,营销策略的总体展示。

二、中国制造业2010年转型出路

中国“全球制造中心、世界工厂”的角色面临转型,罗百辉指出,中国制造业的有效出路是实行产业升级、节能减排、低本高附价值转型。珠三角、长三角目前的生产成本已开始超过许多东南亚国家,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家电、电子、纺织服装、印染、化工原料和玩具业产生巨大影响。

1、产业:结构调整升级

装备制造业、化工行业落后产能过剩,国家着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,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、化工业的发展。国务院2006年6月正式发布《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了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突破16项装备和产品,并从6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全面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。同时国家出台的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》及相关措施,优化了产业结构,控制了产能过剩,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,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由此开始。在上述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,典型影响行业是机械制造行业企业,这其中包括众多电子机械、化工机械、服装食品机械行业等。

2、行业:节能减排风尚

“节能减排”是高耗能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因,而节约能源、降低成本、扶持高资源利用率高生产力企业做大做强、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是“节能减排”政策导向的源动力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,中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接近10%,但如此高速发展是以传统的“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污染”来带动产出为代价的。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3.8万元/人年,是美国和日本的4%、德国的5.5%。面对上述状况,中国专家呼吁:“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,也已成为能源消耗的大户,改革已经迫在眉睫。”2007年被称为“节能减排”年,我国的“十一五”规划确定,未来5年要节能20%。目前我国工业中,重工业的发展快过轻工业,重工业中又是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最快。2007年,钢铁、有色、建材、石油加工、化工和电力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0.1%,增幅同比提高3.6个百分点。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,2007年以来,国家加大了对高耗能行业的调控力度,从钢铁、有色、建材、石油加工及炼焦、化工这5个行业运行情况看,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,但总体增速依然偏快。

3、企业:经营成本价值

中国制造行业的地位正在逐步被高成本、低价位策略所侵蚀。应对这一变化,中国制造企业有两条出路:一是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,比如转到中国中西部地区,这是短期行为、饮鸩止渴,这种简单的产业转移并不能解决问题,反而是拖延扩散产能过剩、贸易失衡和环境污染等深层次问题,能否理性地承接具体的转移项目是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一道难题,更何况很多制造企业在考虑到劳动力和土地、廉价的物流等这些综合经营成本后,很难下定决心进行迁移;二是实行产业升级,提升产品的质量、档次、技术含量以及自有品牌,进而提高产品的价格,提高“中国制造”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,树立品牌和自主创新技术积累虽然需要长期努力,但却是解决中国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“全球制造中心”地位被改变的根本解决方法。(来源:慧聪网)

防风铝条扣天花

上海居住证积分怎么算

浸糖锅直销

现代快报广告部电话

奥莱克音响

山东三元仔猪

友情链接